Scio me nihie scire ~ Socrates
【哲學星期五@台北】―「白色小夜曲—陳深景政治受難見證」―2017/10/06 (五) 19:30@慕哲咖啡館
台灣曾經有一種白色力量,這是一種讓人(自己與他人)噤聲的白色力量;這種白色力量發展出誣告與告密系統,當每個人擔心自己可能被旁邊的人出賣,正好藉由人與人的不信任,彼此孤立;這種白色力量,也是使人瘋狂、家庭破碎的力量,足以讓生命蒼白、不願意提起、自動遺忘一切的力量。
台灣過去的白色恐怖時期,禁錮了許多人的青春與自由,出獄後仍然受到情治單位的通訊、交友、電話等等各式的監控,包括恐嚇就職的所在,以至於連綠島大學畢業後,謀生都有困難,但是這段與黑道威脅式的電影情節雷同,卻不是純屬巧合,而是受難者出獄後的日常。
政治受難者出獄後的自我放逐,被體制排擠到邊緣,是威權政治權力對受難者餘生的繼續監控與追捕。儘管如此,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還是有許多政治受難者,帶著當初堅持的理念、強韌的生命力,知其不可奈何,樂天地繼續反抗威權體制,掙扎出一點屬於自我的生命可能。
本周2017/10/06(五)晚上7:30【哲學星期五@台北】邀請到前後在白色恐怖時期被關了12年半的陳深景前輩,來跟我們見證他的生命史。也邀請到文化工作者曹欽榮老師與談,為我們解說制度如何扭曲人的尊嚴以及轉型正義的未竟之處。當我們重新看帶苦難的見證時,雖然已經久遠,也將成為史冊中他人的故事,或許也將會被遺忘,不過,我們漸漸遺忘的過程中,缺乏這些見證的提醒時,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重複著過往錯誤與苦難?
(感謝【青平台】、【慕哲咖啡館】贊助場地,本活動自由入場、無需報名;無強制性消費,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。)
【時間】 2017年 10月06日 (五) 19:30–21:30
【地點】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
【地址】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
(捷運板南線,善導寺站 6 號出口)
【主持】 沈清楷│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
【主講】 陳深景│政治受難者,音樂工作者
【與談】 曹欽榮│作家、文化工作者
【主辦】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、青平台,慕哲社會企業
【策劃行政】廖健苡、吳豐維、黃昭華、梁家瑜、葉浩【海報設計】徐名慧、楊郁婷、林亭萱、徐清恬【開場主持】廖品嵐【錄音】汪業政、汪業翔【攝 影】梁家瑜、楊依陵、黃謙賢【直播】林士傑【摘要】賴韋蓁、林安冬、江博緯【網管】黃昭華【行政協力】黃彥傑、獨角獸
【參考資料】
●吹奏台灣獨立樂章的老樂師—政治受難者陳深景的故事
【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】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fephilotw
【哲學星期五官網】
【哲學星期五@台中】─「我們想像的公民教育可能和你的不同:公民老師的日常與非日常」2017/10/6(五)19:30
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於七月初公佈,原普通高級中學「公民與社會」單科設置目的為「增進學生的公民資質」,成為歷史、地理、公民三科合為社會領域,課程目標旨在「培育學生面對未來、開展不同生涯所需的公民素養」。
學校作為社會化過程的重要場所之一,學生在校園裡練習融入團體,透過溝通進行人際交往,對校園議題如課程綱要、服儀規範、獎懲規定…表達想法,甚至形成組織,透過具體行動傳達理念,促成制度的鬆動或變革等等,毋寧是為將來面對各種社會爭議時所應擁有的獨立思考進行準備。
而身為公民與社會科教師,面對課綱與實際教學內容的改變,如公民身分認同及社群、社會生活的組織及制度、社會的運作、治理及參與實踐、民主社會的理想及現實等主題,又該如何準備自己於有限的教學時數中?
本週的哲學星期五@台中,請到現職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來到現場,談談公民與社會科的轉變、現行公民課可以怎麼教、開特色課程的經驗,還有不同學校文化的學生(不同地區、類型、女校)學權差異,以及他們是怎麼看待教師的社會責任與教師這個工作。
【時間】2017/10/06(五)19:30~21:30
【地點】想想人文空間2樓
【地址】台中市中區民權路78號
【主持】劉姝言│台中女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
【與談】蕭唯善│文華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/《教室外的公民課》共同作者
邱涵仕│家齊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/《教室外的公民課》共同作者
【主辦】哲學星期五@台中志工團
【策劃行政】陳燕琪、林俞辰【海報設計】賴怡伶【開場主持】何鎧亘、黃小奈【攝/錄影】廖家瑞、方惠閔、林呈翰 【摘要】林俞辰、許華倩、施蘊芳 【行政協力】陳燕琪、魏嘉慧、許文烽、許淑惠、楊育庭、蔡翌偵
【哲學星期五@台中Facebook粉絲頁】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fephilotaichung
【Café Philo─哲學星期五】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fephilotw
【哲學星期五官網】
【哲學星期五@雲林‧雲中街】-雲林,有好事要花聲?
【時間】10/6(五) 19:00~21:00
【主講】黃淑玲 | 串樓口社群平台活動長
【主持】簡端良 | 雲科大通識教育中心教師
【地點】雲中共創工作空間(雲中街生活聚落內)
【地址】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一段75巷7號
雲林給你什麼印象?南來北往,你會在雲林停留嗎?除了六輕,劍湖山,雲林還有什麼?串樓口活動長黃淑玲在執行雲林縣政府106年公民記者訓練案時,怎樣從一個台北人到蹲點的半個雲林人?担任「雲林好事要花聲」的公民記者培訓營活動長的黃淑玲,鼓勵了很多雲林的年輕人,投入公民記者的工作,讓雲林的大小事與在地新聞,得以被看見。本週,我們就來聽聽這位在台北大安社大担任講師的公民,帶給雲林的驚喜
【主辦】哲學星期五雲林‧雲中街志工團
【策劃行政】黃聖閎、劉孟宣、林鈺廂
【文字紀錄】黃姿穎、蔡如雯、范文彥
【影像紀錄】劉孟宣、侯家衛
【場地器材】林 玉、林鍾翔
【海報設計】吳怡馨、李俊德
【哲學星期五官網】
【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】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fephilotw
【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】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unzhongStreet/?fref=ts
【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】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fephilotw
【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】